依戀取向伴侶與家族治療

每個人都期望在關係中找到安全感,就像小嬰兒依賴照顧者般,即便長大成人,這種天生的依附需求並不會消失。我們在世界中尋找伴侶,組成安身立命的家庭,建立新的安全堡壘

上周末到台北張老師,參加孫頌賢老師「依戀取向伴侶與家族治療」工作坊。

兩天12小時的課程,時數不高卻收穫滿滿。

每個人都期望在關係中找到安全感,就像小嬰兒依賴照顧者般,即便長大成人,這種天生的依附需求並不會消失。我們在世界中尋找伴侶,組成安身立命的家庭,建立新的安全堡壘。

在安全堡壘裡,我們被照顧,也受照顧者影響,被陪伴,我們的情緒被聆聽、理解。上述的功能若無法順利運行,伴侶間無法獲得安全感,當我們感覺不被愛、害怕失去關係時,就會用更激烈的方式回應對方,陷入關係的惡性循環中。

像是先生覺得妻子很冷漠,不願分享心事,不讓他知道行蹤,每次與妻子聊天,妻子談到工作上發生的事,他就會舉好幾個方法教妻子反擊,讓妻子很無力,也沒辦法繼續跟先生聊天,變得更冷漠。丈夫的批評,背後擔心的是妻子不再愛自己。妻子的冷漠,是感覺沒得到支持、能力不被尊重。

伴侶治療目的不在解決表面的問題,那些都是煙霧彈,而是抽絲剝繭地幫彼此看見需求,以及互動過程中想表達的言下之意。幫這對伴侶恢復彼此的隊友感。

從台北回來一週,我超級累,接案、帶團體、好不容易打起精神寫點東西。這次的課程讓我在工作時很有感,依附關係不僅發生在親子、伴侶,也發生在友伴中,只要能提供安全感的對象,都有它的影子在。多一個觀點來思考,覺得更能同理貼近客戶了。